你一定聽過或測過膚齡、骨齡,但你知道腦齡嗎?腦年齡其實透露你全身的健康狀態,比你想像的更深更廣。如果本身工作壓力大、有菸酒習慣、患有心血管疾病、睡眠問題、腦部疾病、精神疾病等,腦部可能早已出現異狀,卻尚未顯現出明確的認知功能的退化,但已吐露未來潛在的疾病風險。現在就來了解什麼是腦年齡?以及為什麼需要做腦年齡檢測。
什麼是腦神經年齡?
人都會老化,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可能因內在條件(例如基因、心血管因子)或外在條件(例如生活型態、飲食、環境等因子)而與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 age)有所差異,因此,大腦的生理年齡,我們稱之為腦年齡(Brain age),可作為反映大腦的完整性及與年齡相關的退化風險之指標。
有關腦年齡預測的研究,大多使用腦部較為巨觀的變化,像是灰質、白質的體積(volume)之萎縮情形等。然而,過去研究顯示,白質神經束(white matter tract bundles)的微結構(microstructure)變化,例如神經束的完整性(integrity),對於老化的進程更為敏銳。
大腦神經束就像腦部的電線,傳送訊號,而這些訊號以不同形式傳送,形成人腦不同的認知功能。隨著年齡老化,腦神經束會有所破損,進而影響認知功能衰退,例如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專注力變差等。腦神經結構退化嚴重者會導致失智,輕微者則不會,若妥善保養大腦神經結構,就能保持年輕健康,遠離失智。
腦年齡退化越多,就會失智嗎?
首先,先暸解什麼叫「腦零差(Brain age gap)」。腦年齡減去實際年齡即為腦齡差,腦年齡大於實際年齡越多,失智風險越高。
腦年齡若退化超過五歲以上,為失智症潛在風險群,建議要定期追蹤;而若退化10歲以上即代表明顯老化,未來2到3年內可能會發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10年後失智風險將增加兩到三倍;《阿茲海默氏病雜誌(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腦年齡退化9歲以上,兩年內極有可能從「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的疑似失智轉變為輕度失智。然而,若退化小於3.22歲,是有機會從疑似失智逆轉為認知正常。
也就是說,腦齡差可以預測認知正常的人,未來轉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同時,也能及早預估失智風險,調整生活型態等方式,逆轉腦年齡遠離失智。
與一般失智檢測相比,有什麼差別?
目前臨床上常見診斷失智症的工具,包括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因狀況進行血液檢查、影像檢查,以及神經心理檢查等。這些都用於評估「當下」認知功能退化的嚴重程度,無法用來預測失智症風險或病程進展,為失智高危險群提出預防措施的建議。
上頂(AcroViz)獨創的「腦神經年齡(axonal brain age)」磁振造影檢查,透過分析腦神經纖維束,評估一個人的腦神經是否退化得比同齡正常人嚴重,提供全腦神經網絡、八項與失智最攸關的認知功能健康狀況,提早在還沒有症狀時,預測失智風險。
這項技術已獲美國FDA認證,是全球第一個運用擴散式磁振造影技術(dMRI)與人工智慧(AI),只要掃描不到15分鐘的核磁造影(MRI),就能分析出腦神經纖維束健康狀況,核心技術是技轉自臺大醫學院近二十年的學術研究成果,不僅可輔助診斷各項腦部疾病或精神疾患,經臨床資料研究驗證,還可預測失智風險、鑑別失智嚴重程度,甚至預測療效。
每個人都可以做這項檢測嗎?精準嗎?
腦年齡預測(Brain Age Prediction, BAP)這種技術是利用大量腦影像資料,經過機器學習的訓練,建立腦年齡的預測模型,可用來評估任何人腦影像所呈現的腦年齡,顯示大腦的健康狀態。
上頂蒐集健康族群的神經影像資料,並建立大型神經影像資料庫,對大腦結構與功能進行多方面的量測,研究正常老化的大腦結構特徵,最後應用機器學習技術,建立腦年齡預測模型。標準流程有五步驟:影像蒐集、影像前處理、腦年齡模型建立、模型驗證、模型推論。
上頂的模型是利用水分子擴散技術的MRI資料,來觀察大腦白質的結構變化。這種方式所演算出的腦年齡,著重在腦神經連結的退化,在臨床症狀或認知功能的退化上,比灰質更具關聯性。
我不是失智高風險群,需要檢測嗎?
普遍覺得有失智症家族病史、記憶或判斷力明顯變差,才是失智症高風險群。但其實有以下任一條件者,都屬於高風險群:
- 工作上過度操煩、壓力大
- 年齡35歲以上
- 有三高、體重過重
- 曾有腦部碰撞、暫時性腦缺血
- 曾患憂鬱症
- 抽菸或大量飲酒習慣
- 有嚴重睡眠問題
- 糖尿病
- 聽力障礙
然而,大家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腦部老化,這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事。以老年醫學與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老化較快的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或認知異常風險會增加。
腦神經年齡反映著潛在的異常警訊,並與認知老化、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有關。腦白質越衰老的人,腦神經連結越脆弱,發病的年紀就越早,整體智商也越低。換句話說,腦年齡退化越多,病人的病情就越差。所以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腦神經年齡,及早延緩老化。
那我是不是等有症狀的時候再檢測?
失智症的潛伏期可長達至少20年以上,且期間可能都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症狀,可是一旦出現症狀時,就很難修復了。
大腦老化,伴隨神經元(neurons)與神經束(axons)的損壞,長期累積下來,使得相關腦區功能異常,導致認知功能的缺失。當患者已出現認知功能異常時,大腦結構早已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破壞。
慶幸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及早透過腦神經年齡檢測,了解自己的腦神經健康狀況。上頂的腦神經年齡檢測,透過AI推演大腦退化狀況,評估腦神經受損程度,建議35歲以上族群,在失智症狀發生之前及早預測風險,與醫師針對現況提早改善與休養,改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等,維持大腦健康運作,降低失智風險。
及早檢測、及早保養,越有機會逆轉腦年齡,遠離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