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不可避免,但「腦年齡」可以逆轉!大腦醫學研究者的失智防範處方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指出,全球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現今全世界已有5,500萬位,到了2050年,將增加到1.39億人,目前相關成本每年高達1兆美元,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台灣失智人口截至2021年底,推估已超過31萬人,每74人中就有1位,隨著年齡增長,失智人口也跟著倍增,80歲以上失智比例達五分之一。

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兼醫務長,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的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有感於失智症對家庭、社會的影響深遠,因此透過擴散磁振造影技術,研發檢測腦健康的儀器,來幫助人們管理腦健康。曾文毅教授大學時期原就讀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與同學前往高雄縣美濃鄉進行鄉村服務後,開啟他助人之心,隔年即轉考醫學院。

十多年的醫學生涯中,曾文毅專注於心智疾病的研究,成為影像醫學專科醫師。隨著磁振造影(MRI)的影像儀器問世,為了研發新技術造福人群,他出國學習、投入研究,發現大腦的神經纖維束呈現一個井然有序的格狀網絡,提供腦神經連結的基本架構,當以不同色彩來標示各個方向的神經纖維束時,出現美麗繽紛的腦部影像。這個經驗讓曾文毅對造物的精深奧妙,產生由衷的敬畏之情。

促進大腦健康有利因子,往成功老化邁進

曾文毅以擴散磁振造影技術進行研究,發現許多心智疾病,在神經纖維上有著明顯且特異的變化,可以早期發現失智風險。造成失智症最大的原因是年紀,年紀越高,失智症的罹患率就越高。除此之外,另一個危險因子是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蛋白,簡稱AD病理蛋白,包括類澱粉蛋白以及神經纖維糾纏,都會破壞腦細胞,讓大腦萎縮,以至於認知功能衰退,甚至造成失智症。

但是一個修女的腦科學研究,卻提出了反證。為了瞭解為何有人老年過得優雅,有些人卻喪失記憶甚至情緒失控,在腦神經學家的徵詢下,一群修女同意在離世後捐出大腦提供病理解剖。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修女腦中的AD病理蛋白沉積量,與生前的認知功能衰退狀況成正比,但是其中一位修女Sister Matthia卻有不一樣的表現。她在104歲時還能織毛線,認知功能也正常,可是腦中AD病理蛋白的沉積量卻達中等程度。從此可看出,失智與否是許多因素綜合的結果,若是有利因素多過於有害因素,即使老化也未必會發生失智。

哪些是有利因素?包含抗失智或長壽基因、心血管健康、腦部的可塑性、有社交生活、喜歡動腦筋,以及有積極正向的情緒管理。相反地,家族有失智遺傳基因、不健康的心血管、曾經腦中風、腦創傷、憂鬱症、常常宅在家、不社交、不動腦,或是常有負面情緒等,都容易導致失智症。

透過「腦齡差」檢視認知功能狀態

大腦裡有幾千億個腦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都有一條軸突,周圍包覆著髓鞘;髓鞘的作用是讓神經訊號傳導加速,認知運作才能夠在毫秒等級的速度下做切換。透過擴散磁振造影,能夠觀察髓鞘的變化,以及水分子在軸突裡面的擴散形狀。這可以兩個指標來描述:一個是不等向性擴散指標FA,另一個是平均擴散指標MD。年輕的髓鞘,水分子的擴散比較狹長,FA數值會比較高,MD數值比較低。髓鞘會隨著年齡不斷發育成長,直到35歲左右達巔峰時期,接著就會逐漸老化、破損鬆脫。

2017年,AI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曾文毅結合實驗室全自動分析FA與MD的數值軟體,找了600位年齡從18到88歲的健康人士檢測,透過演算法訓練出「腦年齡預測模型」。若腦部處於健康狀態,數據會與實際年齡相差不大,若是腦部有其他問題、不健康因素,則預測出來的腦年齡會比實際年齡更高,差距越大,老化的狀況就越嚴重。

除此之外,這個模型也可檢測出腦中的8個認知功能網絡年齡,包含事件記憶情緒、語意記憶、內隱記憶、工作記憶、注意力、語言、感覺運動與視覺等。多年來的研究結果發現,60歲以上的年長者,若腦年齡差超過10歲,未來3年內就很有可能會發生認知功能衰退的情形。

失智高風險族群還包含年齡35歲以上,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體重過重者,或是腦部曾有過碰撞、腦震盪、中風、憂鬱症,以及抽菸、大量飲酒習慣的人,有睡眠問題困擾者,或是察覺自己的認知功能相較前1年,記憶力、判斷力有明顯變差,以及有失智症的家族史,或曾有新冠肺炎腦霧的症狀。以上這些情形都會增加身體裡面的神經發炎反應,破壞腦細胞,造成認知功能退化。

好的生活習慣,可讓腦年齡逆轉

曾文毅提出,「777腦力健康法」能夠有效增進記憶,改善大腦老化狀態。首先是每天走7,000步,做輕強度到中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天至少走30分鐘,每週至少走2個半小時。除了走路之外,游泳、騎腳踏車、健身操也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另外再加上肌力運動,能避免肌少症。有足量運動,身體抗氧化能力會提高,也會增加腦源性神經滋養物質的濃度,促進腦部的可塑性與神經連結,提升學習與記憶的效果。

其次是每天吃7分飽。減少卡路里攝取,可透過「168間歇性斷食」,在一天之中,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其他時間只能喝水。以及進行「52斷食法」,每週挑選不連續的兩天,只吃一餐,熱量控制在500~700大卡之間,並以地中海飲食為原則,食用多樣化的蔬果,優質的橄欖油、堅果,以及足量的蛋白質與澱粉。他提醒,不建議吃精緻的白米飯,而是以糙米飯、地瓜、馬鈴薯作為澱粉來源。適量的飲食可減輕發炎反應,增加身體的抗氧化能力。

最後是每天睡7小時。睡眠不足是造成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每晚睡覺會有一個睡眠週期,從淺眠到深眠,再回到淺眠,再到深眠,大概4、5次的循環,其中深眠期是大腦洗刷腦內廢物的重要時刻,這個時期的腦神經細胞會縮小,周圍的空間變大,可以讓腦脊髓液進入這個空間裡,洗刷白天所沉積的廢物與AD病理蛋白,所以要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平均睡眠時間不可小於7小時,午休時間不超過30分鐘。

曾文毅以自身為例,分享腦齡逆轉的經驗。他在61歲時第一次做腦齡檢查,檢測結果比實際年齡年輕1.2歲,但在8個認知功能網絡裡,與失智症有高度關聯性的事件記憶腦年齡,竟然老了8歲左右,於是他開始改變生活習慣,加強有氧運動,維持每週游泳2次之外,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也從坐公車改成騎腳踏車,來回總共50分鐘。另外也改善飲食習慣,一天只吃2餐,限制熱量攝取,依循地中海式飲食,並重視睡眠時間,有固定的就寢與起床時間,並睡足7小時。一年半後,腦齡檢測竟年輕了5.7歲,事件記憶網絡的腦年齡,也進步了4.5歲。

隨者年齡增長,老,不可避免。但只要改善生活習慣,有足量的運動、健康的飲食與良好的睡眠品質,就能逆轉腦年齡,還可以讓自己保有清明的思緒,健康樂活到老。

文章來源:(https://reurl.cc/6N2Ne5

預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