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 人類健康的氣候變遷

失智症 - 人類健康的氣候變遷

失智症其實是一種症狀群,而不是某一個疾病的特定診斷。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比一般人明顯低下,而且隨著年紀增長,症狀越來越嚴重,影響到生活機能,甚至最後不能獨力自理日常生活,需要別人照顧。

高齡是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

根據統計八十歲以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罹患失智症,九十歲以上,每三個人就有一個罹患失智症。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失智症的人口也逐漸攀升。據WHO統計,二○一五年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口為五千萬人左右,而全球超過六十歲的人口中,有百分之五點二的人是失智者。到二○三○年,全球失智症人口預計上升到八千萬人。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在二○一五年約為二十五萬人,到二○三○年將上升到四十萬人。以台灣照護一位失智者的成本估算,每年約七十三萬元左右,到二○三○年,對失智症的照護成本,每年將高達三千億元,將是一個極沉重的負擔。

增進腦健康防堵失智海嘯衝擊社會與家庭

所以失智症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威脅,就好像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威脅一樣嚴重。失智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議題。換句話說,失智症就是人類健康的氣候變遷。而為挽救地球免受氣候變遷之害,我們都知道應從個人做起、擴大到社會以致國家,共同推動減碳、環保等措施。同樣的,為了挽救人類脫離失智海嘯之苦,也必須從個人開始,再配合政府政策,產官學研一起努力,維護民眾的腦健康。就像巴黎協議的宣言一樣,我們要在地球尚未達到不可逆的轉折點前,努力防止失控的氣候發生。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在人腦尚未累積到不可逆的傷害前,就要採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失智。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八大工業國失智高峰會議(G8 Dementia Summit)紛紛強調,增進腦健康的預防措施是防堵失智海嘯的重要關口。換句話說,就是用預防醫學的概念,在尚未失智前,就能評估每個人罹患失智的危險因子及保護因子,並用藥療、食療或改變生活型態等方式,來降低危險因子、提高保護因子,以避免失智症或減輕失智的嚴重度。有研究指出,我們若能使失智症延後五年發生的話,我們將在五十年內,降低百分之五十的失智症盛行率。這樣才能避免失智症海嘯的衝擊,拖累許多家庭經濟,甚至壓垮整個醫療照護資源。

各種預防性介入方法可能為失智症提供解方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積極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尋找遠離失智之道。許多臨床試驗採用不同的預防性介入措施,例如:運動、個人飲食管理、認知訓練課程、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保健食品,用在尚未失智的中老年人身上。目前,臨床試驗的結果尚未有一致的發現,這些介入措施對減緩認知功能下降或減少失智發生率的效益尚未完全證實。但是從這些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是,多管齊下且強度足夠的介入措施,確實對具高危險因子的老年人或是有輕微認知缺損的病人是有助益的。為了要更進一步確認預防性介入的效果,芬蘭研究團隊已經啟動大型的跨國臨床試驗(Finnish Geriatric Intervention Study to Prev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簡稱FINGER計畫),研究介入措施的種類與劑量、實施的時間以及能受惠的人群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