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的風險指標 - 趨吉避凶的指南
我們都知道要避免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就要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體重、腰圍 、不抽菸、不酗酒、常運動。必要時還要做冠狀動脈或頸動脈的影像檢查。同樣的道理,要避免失智,也要了解自己有哪些失智的危險因子,再針對這些因子做好趨吉避兇的預防措施。失智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
大致有三類:
- 心血管危險因子(Cardiovascular Factors)
- 生活型態(Lifestyle)
- 基因型(Genotype)
1. 心血管危險因子(Cardiovascular Factors)
心血管危險因子是根據芬蘭FINGER團隊所設計出來的問卷,根據這份問卷所得的風險值叫做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geing and dementia (簡稱CAIDE)。問卷包含七個項目 :年齡、教育程度、性別、血壓、身體質指數、總膽固醇、及運動。每一項根據你的狀況給零到四分不等,總分是十五分,分數越高風險值就越高。FINGER團隊將CAIDE問卷施測在40到65歲的中年族群上,並追蹤他們20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比例。結果發現在中年時的CAIDE分數越高,20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也越高。比如說CAIDE在12到15分之間的人,他們20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是16%,而0到5分的人,他們的比例則是1%而已。
2. 生活型態(Lifestyle)
生活型態包括的範圍很廣,到底那些對造成失智的影響比較大呢?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使用統計方法,分析世界各族群生活型態問卷資料,算出每一個生活型態因子,會促使失智發生的影響係數(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PAF)。結果他們歸納出九個具重要影響的生活型態因子,包括:孩童時期的教育不足,中年時期有失聰、高血壓、肥胖,老年時期有抽菸、糖尿病、憂鬱症、離群索居、少運動。PAF值所代表的意義是,如果這些危險因子能予以矯正的話,則在高度開發國家如美、英國家會有35%的病人會免於失智,而在低收入國家如中、印度、拉丁美洲國家會有高達55%的病人會免於失智。此研究提供了九個在人生不同時期應注意改善的生活型態。另外,良好的生活型態例如:健康飲食、不貪杯、睡眠充足、多動腦、正面樂觀的心態等,也都能保護頭腦遠離失智。
3.基因型(Genotype)
基因型是由父母遺傳的,我們可以從雙親有無罹患失智的疾病史,得知自己有無遺傳傾向。更明確的做法是,檢測自己的基因型。其中,APOE基因型最具指標性。APOE基因型是由ε2、ε3、ε4這三個等位基因(Allel)互相配對而成的,包含六種配對方式的基因型 :ε2/ ε2、ε2/ ε3、ε2/ ε4、ε3/ ε3、ε3/ ε4、ε4/ ε4。其中ε2/ ε4、 ε3/ ε4、ε4/ ε4這三種基因型,比起ε3/ ε3有較高的失智風險。特別是APOE ε4/ ε4,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起未攜帶ε4基因型的人要高出十到三十倍。基因型是天生的,我們似乎無法改變它。但是,英國艾克瑟大學在十九萬人的基因型、生活型態與發生失智的資料中做比較。他們發現基因型與生活型態分別會影響失智的發生率。尤其是高危險基因型合併不佳生活型態的失智發生率明顯高於低危險基因型合併良好生活型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危險基因型當中,有良好生活型態者比不佳生活型態者有較低的失智發生率。所以,即使有高危險的基因型,仍能透過適當的介入,優化生活型態來降低失智風險。
除了先天的基因型無法控制,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都是後天可以改善的方向。透過上頂腦年齡評估,僅需15分鐘MRI掃描時間即可離開醫院,後續醫師會向你解說報告中的大腦8項神經功能的健康狀況,並客製化出最適合你健康狀況的建議,讓你活得更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