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Viz編輯部文/蔡秉晃醫師審閱
大家常聽到的「失智症」,通常被區分為三個階段:輕度(早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而失智症照顧的辛苦,也引起眾多的討論聲量,無論是電視劇、書籍都有以照顧失智症親人為主題的探討。當然也可透過評估量表,根據患者的認知與身體功能,提供更全面的階段與狀況描述,並協助照顧者依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支持與照護。而失智症照顧者的壓力也是需要關心的部分,這次本文就來帶大家了解失智症照顧技巧與照顧者壓力過大時該怎麼辦吧!
失智症照顧重要嗎?患者可能出現哪些狀況?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為目前最常見的量表之一,基於認知能力與功能,進行六方面評估(記憶力、方向感、判斷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社區事務、家庭與嗜好、個人護理)。並進而藉由訪問受測者及其家人,一共可分為五個階段:
- CDR=0:無失智症
- CDR=0.5:代表有非常輕微的認知障礙,也就是記憶問題很輕微,但症狀是持續的。在解決問題上有些困難、日常生活受到輕微影響,但可從事個人活動(這階段平均持續7年)。
- CDR=1:代表輕度失智,記憶力衰退是中度的,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事件,且干擾日常活動。解決問題有中度困難、不能獨立處理社區事務、從事日常活動與嗜好有困難,尤其發生在複雜活動時(這階段平均持續2年)。
- CDR=2:代表中度失智,有嚴重的記憶喪失問題。對於時間和地點很迷惘、判斷力有障礙且難以處理問題、在家中無法獨立生活、只能做簡單的家務、感興趣的事物減少(這階段平均持續約2~4年)。
- CDR=3:代表嚴重失智,對時間與地點很迷惘、失去判斷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參與家庭以外的社區事務、需要別人幫助才能完成所有日常活動與個人護理、經常大小便失禁。
失智症患者會有哪些症狀?
輕度失智 | 患者可獨立從事日常活動,且能駕駛與維持社交生活。經常被歸因於正常老化,然而正常老化與失智是不同的。輕微症狀包括:放錯眼鏡或提取物件名詞有困難、對於計畫或完成工作任務有困難等 |
中度失智 | 患者可能會忘記自家地址、無法回憶個人經歷、對自己所到之處感到困惑、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想法、無法進行對話、難以理解他人在說什麼等,溝通變得更加困難。行為方面,出現攻擊性、抑鬱、偏執、睡眠困難、重複的動作或語言、徘徊、尿失禁等 |
重度失智 | 溝通出現嚴重問題,無法與他人口頭交流。記憶力惡化的部分,例如:無法記住午餐吃了什麼、忘記家人的名字、走路困難,認為自己處於童年時期或是其他時期等,甚至有些人會臥床不起。日常生活中是需要照顧者大量協助完成所有事情 |
失智症照顧技巧有哪些?3階段教你正確照護
第一階段:失智初期照顧技巧
失智症患者在早期階段還可以獨立作業,幾乎不需要他人協助,但會需要一些簡單的提醒,像是人名與約會等。故照顧者可以訂定一些應對策略,協助患者盡可能保持獨立,例如:寫出每日待辦事項清單、服藥時間表等。
不僅如此,照顧者應該隨時考慮到患者的安全問題,若有任何事情是不能單獨且安全執行的,就應協助在旁監督。而照顧者亦可和親人一同討論未來,制定長期的護理計劃,包括:管理財物與處理法律事務(例如預立遺囑、尚屬有效須執行的契約)等事宜。
第二階段:失智症中期照顧技巧
失智症中期的患者會失去一些獨立生活的能力,通常需要有人協助日常活動,包括:洗澡、盥洗與穿衣服等。剛開始患者可能只需要一些提示,像是提醒洗澡或將衣服放在某處,然而,實際生活中有更多地方需要被幫助。
故建立例行程序就變得很重要,此時照顧更是需要保持耐心。由於此階段的失智症患者變得更難以溝通,照顧者必須緩慢且清楚地與患者交談,增加非語言交流。在安全顧慮上,由於患者已不能再自行駕駛,且獨自搭乘交通工具時是很不安全的,需要照顧者在一旁陪伴照顧。
第三階段:失智症晚期照顧技巧
進入晚期失智症的患者,生活必須完全依賴照顧者,並無法獨立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此階段需要大量照護,包括每天24小時的協助與監督。照護者在諸多方面協助患者生活起居,包括:協助患者上下床、從床上移動到椅子上、臥床時改變體位以避免產生褥瘡等。
在飲食照護上,由於失智症患者吞嚥困難,照顧者必須確保食物是細小且柔軟,甚至是泥狀,才有利於患者吞嚥。然而,並非所有家庭都有能力擁有個人化需求的照護服務,亦可聘請兼職看護或送往療養院也是可考慮的照護方式之一。
在症狀中後期可進行「記憶護理(memory care)」,讓專業人員對有需求的人進行溝通與照顧。另外,在環境設計上也需提供較適合失智患者的設施,像是: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遇到牆壁時可能感到不安,而在環境上設有圓形走廊,或是在住宅增加特殊鎖,以提升安全性。若有其他醫療方面的考量,例如:需要全職照護者、需要呼吸或進食的管子,無法行走等,療養院也是另一項合適的選擇。
📖 本段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dementiacarecentral.com/aboutdementia/facts/stages/
失智症照顧者應具備正確心態,不讓壓力給擊倒!
由於失智症患者很難記住事情,也容易焦慮不安或感到憤怒,故在與照顧者溝通交流上變得更加困難。因此長期陪伴在旁的照顧者可能感到沮喪或不耐煩,可學會運用以下照顧技巧將有助於簡化溝通:
- 安撫對方且冷靜說話,並傾聽患者的擔憂與挫折感,試著表明理解他正在生氣或感到害怕
- 讓患者盡量控制自己的生活
- 尊重患者私人空間
- 在一天當中,除了要參與活動,也要有獨處時間
- 在居住環境放置心愛的物品和照片,使患者感到安心
- 若患者不記得你是誰,請記得提醒患者,但盡量不要說「你不記得了嗎?」
- 盡可能鼓勵雙向溝通
- 若無法用文字交流,請用其他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例如:熟悉的書籍或相簿
📖 本段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alzheimers.gov/life-with-dementia/tips-caregivers
事實上,失智症患者性格與行為的變化,是照顧者最大的挑戰。照顧者應該要發揮耐心、同理心、機動性等來面對這些挑戰,並保持幽默感有利於心情上的調適。另外,還可以掌握幾個原則以理解患者:
- 盡量適應患者的行為,而不是想要控制行為。例如:患者堅持要睡地板上,照顧者可以在地板上放床墊,讓他更舒服地睡覺
- 患者的行為異常,有可能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所造成。例如:產生幻覺或失禁,可尋求醫師幫助
- 試著理解患者行為的目的,盡可能適應他們。例如:患者每天從衣櫥拿衣服出來,很可能是正在滿足忙碌的需求與成就感
- 隨著病程發展,有可能今天的解決方式,明天已不適用,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解決特殊問題的策略中,應發揮創造性與靈活性
- 了解自己並不孤單,還有許多和你一樣的失智症照顧者。可尋求相關的團體、組織、服務,幫助自己度過低潮與不安。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於失智症照顧、治療等相關資訊?也可以到 AcroViz 找尋相關文章喔!
📖 本段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caregiver.org/resource/caregivers-guide-understanding-dementia-behaviors/
審閱者簡介:
粉絲專頁:葉東見行醫隨筆
蔡秉晃 醫師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 國立台灣大學生醫電資所博士
現職
- 宜蘭開蘭安心診所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特約主治醫師
專長
- 記憶退化、失智症診斷及治療
- 偏頭痛、各式頭痛診斷及治療
- 一般神經內科疾病,腦中風,神經疼痛之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