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智人口超過5500萬人,每年有近1000萬名新病例。以往的研究已確認這個疾病有幾項潛在風險因子,包括:教育程度、抽菸、肥胖、飲酒攝取量、高血壓、聽力受損、憂鬱、糖尿病等。
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中年開始保持運動習慣,有助於儲備認知能力並預防失智。然而,究竟是何種類別、強度的體能活動最有效?仍然未知。
針對不同形式的身心活動對失智風險的影響,研究人員近期做了相關研究。研究發現,經常運動、做家務、每天探望親友等,可以降低失智風險,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期刊上。
這項研究分析採樣自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501,376位參與者的醫療保健數據,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6.6歲,平均追蹤10.7年。
去酒吧、看電視會增加失智風險
一開始,參與者先填寫調查問卷,簡述自身體能活動,例如家務、通勤等,以及心智活動,包括使用電子產品、社交、參與進修課程等狀況。研究人員還調查了他們的失智症遺傳風險因子與家族史。在追蹤期間,有5,185位參與者罹患失智症,其中,那些最有可能罹患失智症的人通常年紀較大、男性、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病史、社經地位較低,以及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
研究發現,越高度的體能及心智活動,越能降低失智風險。與從事最少活動的人相比,那些經常運動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35%,做家務的人降低21%,每天拜訪親友則降低15%。另外也發現,去酒吧或社交俱樂部、看電視等活動,都與高風險失智症相關。
體能活動與降低失智風險的潛在機制原因仍然未知,但卻有幾種可能的解釋。
規律的有氧運動有助改善大腦血流量,進而減少與年齡因素相關的認知衰退,運動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緩大腦中的氧化損傷。運動能影響其他認知功能的可改變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壓、胰島素阻抗、憂鬱、心血管健康等。
缺乏社交相當於一天抽15支菸
有關學習、運動、社交等體能與心智活動,如何減低失智風險?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老年精神病學教授Gill Livingston表示,這些活動能增加認知儲備,也就是大腦對老化的抵抗力。
針對同樣的問題,未參與研究的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認知流行病學暨失智症資深講師Dorina Cadar博士表示,新研究顯示,人的腦細胞是構成思考的基礎,且能夠持續增長,因此時常學習和吸收新知非常重要,透過閱讀書報、聆聽網路廣播都很有幫助。
他接著指出,社交互動、團體歸屬感、擁有共同興趣的朋友,是促進心理健康、心理抗逆能力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缺乏社交的傷害等同於一天抽15支菸。就健康與社會關懷層面來說,社交孤立與孤獨感是21世紀最巨大的挑戰之一,這會增加將近30%的死亡風險。在英國,約有50萬的長者,每週有六天以上不與人見面或交談,這對個人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響,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經常從事體能和心智活動能有效預防失智症。
關於研究的侷限性,Livingston博士指出,雖然英國生物樣本庫有極佳且詳細的資料,但參與者大多都是高收入、健康人口,少數族群的占比較小,因此不完全具有代表性。Cadar醫師補充,在這份研究中並未精確診斷失智症亞型,且心智活動需要更詳細地調查。
參考資料來源:New study investigates which activities are tied to a lower dementia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