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二型糖尿病藥物降低22%失智風險

過去許多研究顯示,罹患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人,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有研究發現,糖尿病病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73%、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增加56%、罹患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的可能性增加127%。

然而,近期一項來自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UCLA)、亞利桑那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以及美國鳳凰城退伍軍人事務醫療系統(Phoenix VA Health Care System)的研究人員發現,二型糖尿病的一款老藥—「噻唑烷二酮類(Thiazolidinedione, TZD)」,或稱「胰島素增敏劑(glitazone)」,有助降低22%的失智風險。

糖尿病與失智症有許多相似之處

TZD是一種藉由調控胰島素阻抗,來控制並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這種藥物是針對體內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gamma)」作用,其負責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也有利於葡萄糖的代謝。TZD藉由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確保胰臟能持續為身體產生正常容量的胰島素。

目前TZD藥物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上市產品如梵帝雅(Avandia),1999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2000年獲歐洲藥品局(EMA)批准。後來EMA暫停了羅格列酮的使用,FDA於2010年也宣布此藥物的使用限制且變更了標籤,原因是擔心它所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另一種是「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上市產品如愛妥糖(Actos),已獲准在美國與歐盟使用。

研究人員指出,二型糖尿病與失智症有著相似的生理模式,例如,過去有研究顯示,糖尿病與失智症患者,在大腦結構與認知能力的變化上很相似。

腦科學創新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 in Brain Science, CIBS)副主任暨亞利桑那大學藥理學教授,同時也是研究團隊之一的Kathleen Rodgers博士表示,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減緩並預防阿茲海默症,甚至其他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而糖尿病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由於生物能量學失調的關係,糖尿病是促使阿茲海默症發病的起始因子。二型糖尿病患的胰島素敏感性較低、生物能量學失調,評估藥物、協助糖尿病患適當代謝葡萄糖,是我們的使命之一。

UCLA醫學統計系(DOMStat)一般內科及健康照護研究副教授,同時也是該研究主要作者Zhou博士,帶領研究團隊檢視美國鳳凰城退伍軍人事務醫療系統,分析19年來超過50萬名二型糖尿病患的電子健康紀錄,發現經過一年的TZD藥物治療後,患者降低了22%的失智風險。此外,科學家也發現,這些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降低了11%,血管型失智症風險則降低了57%。

Zhou博士指出,這個研究結果將引導未來TZD機制的研究,但仍需要其他研究進一步驗證,包括雙盲、前瞻性設計的臨床試驗。

少讓大腦發炎,免受失智侵害

美國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普羅維登斯聖約翰健康中心(Providence Saint John’s Health Center)太平洋神經科學研究太平洋腦健康中心(Neuroscience Institute’s Pacific Brain Health Center)主任暨精神病醫師Merrill博士表示,20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這類型的糖尿病藥物有助降低失智症風險,而這些新發現有望激發人們對於失智症預防與治療藥物的興趣。

Merrill博士進一步解釋,Glitazones可解決部分驅動失智症的主要因子,包括胰島素阻抗、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以及發炎等,而當你解決新陳代謝、心血管疾病,以及發炎等問題後,自然降低或減緩了病理性大腦疾病的產生,例如阿茲海默症的不正常斑塊(plaques)與神經纖維糾結(tangles),因此,將一般的健康狀態處理好,就能保護大腦且避免受到失智症的侵害。

「希望能在現實世界中,看到這些藥物有更多的應用,並將glitazone藥物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如健康的生活型態,因為,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降低失智症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若是以改善健康生活為目標,搭配如glitazone藥物的使用,就有機會發現兩者真正的協同效應,而不僅是單純使用藥物或僅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已」Merrill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glitazone仍然有潛在副作用,包括:體重增加、水腫、黃斑水腫等視力問題、肝毒性等。

參考資料來源:

Type 2 diabetes drug may help lower dementia risk by 22%